当前位置:首页 > 医院科室 > 脾胃病科 > 脾胃病三科

科室简介

脾胃病三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、重点学科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——慢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的依托单位,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,国家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,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...

更多 >>

科室动态

更多 >>
刘启泉教授荣获“全国名中医”称号

我科刘启泉教授荣获“全国名中医”称号。我科多次积极参加国家级、省级学术活动,进行学术交流。面向研究生、规培生、进修生等开展培训;每周开展科室讲座、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...

就诊指南

科室团队

学术成果

更多 >>

专业特色

我科中医优势病种有胃脘痛、胃疡、吐酸、痞满、痢疾、泄泻、便秘等。以上疾病在中医诊治方案和疗效评定体系基础上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不断进行诊疗方案的优化,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。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、隔物灸法、中药封包治疗、针灸、中药贴敷、耳针、穴位注射、足浴、拔罐及心理疗法等,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疗与调护相结合的综合疗法。

更多 >>

健康知识

更多 >>

联系我们

×

科室简介

        脾胃病三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、重点学科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——慢性胃炎浊毒证研究室的依托单位,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,国家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,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的临床实体单位,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科协作组长单位,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的依托单位。
       我科现有国医大师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劳动模范1名,全国名中医1名,博士生导师1名,硕士生导师6名,主任医师6名,博士3名,全科医师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。
       我科在消化系统的常见病、多发病及疑难、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尤其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、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,已形成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案。
        我科中医优势病种有胃脘痛、胃疡、吐酸、痞满、痢疾、泄泻、便秘等。以上疾病在中医诊治方案和疗效评定体系基础上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不断进行诊疗方案的优化,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。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、隔物灸法、中药封包治疗、针灸、中药敷贴、耳针、穴位注射、足浴及心理疗法等,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疗与调护相结合的综合疗法。
主治范围:
1.急性胃炎,慢性胃炎(非萎缩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、糜烂性胃炎、胆汁反流性胃炎、疣状胃炎等)及其伴发的肠上皮化生、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,胃酸缺乏症,胃息肉,胃下垂,胃黏膜脱垂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。
2. 反流性食管炎,霉菌性食管炎,Barrett食管,食管裂孔疝,胃溃疡,十二指肠溃疡,溃疡性结肠炎,克罗恩病,肠易激综合征等。
3.胆囊炎,胆结石,胆囊息肉,脂肪肝,急慢性胰腺炎等。
4. 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、胃癌、胰腺癌、结肠癌、肝癌中药调护治疗等及其术后调护。
5. 食管支架植入术、胃息肉、肠息肉电切术、镜下粘膜下肿物切除术等镜下治疗。
6.各种胃肠疾病引起的胃痛、胃胀、痞满、烧心、反酸、嗳气、食少、腹泻、便秘,口腔溃疡,失眠等症。
 

×

专业特色

我科中医优势病种有胃脘痛、胃疡、吐酸、痞满、痢疾、泄泻、便秘等。以上疾病在中医诊治方案和疗效评定体系基础上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不断进行诊疗方案的优化,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。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、隔物灸法、中药封包治疗、针灸、中药贴敷、耳针、穴位注射、足浴、拔罐及心理疗法等,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疗与调护相结合的综合疗法。
1、子午流注开穴法:子午流注,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,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。它的血气应时而至为盛,血气过时而去为衰,逢时而开,过时为阖,泄则乘其盛,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。补者随其去,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,刺其来迎而夺之,刺其去去随而济之,按照这个原则取穴,以取其更好的疗效。
2、隔物灸法:隔物灸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温灸,疏通痹阻的经络气血,振奋低下或者衰退的功能。平衡失调的阴阳,使人体消除病痛,恢复健康,延缓衰老。对人体的神经、内分泌免疫、消化、呼吸、循环、泌尿与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。

3、中药封包治疗:中药封包治疗用具有活血逐瘀、 温经止血、通络止痛、散寒通痹的药物成分,通过远红外线、磁场共同作用,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,透过皮肤,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,发挥活血化瘀、疏通通络、祛风除湿、消肿止痛、强筋壮骨、行气止痛等作用。可调和气血,驱风散寒、解除疼痛。对腹痛、腰肌劳损、关节痛、肾虚肾亏等病症
4、针灸: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,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。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。

5、穴位贴敷:把药物研成细末,用水、醋、酒、调成糊状,再直接贴敷穴位、患处(阿是穴),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。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,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,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,"以通郁闭之气……以散瘀结之肿",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,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,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,从而达到以肤固表,以表托毒,以经通脏,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。

6、耳针:通过点按和刺激相关穴位,调整各脏腑功能。

7、穴位注射: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,穴位注射可以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,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理有关。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物质和自身变形物质,以维持机体外环境相对恒定所产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。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,调整消化液分泌,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,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,当功能亢进时,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;当功能低下时,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。

8、足浴: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泡脚,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,渗透进皮肤,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,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,从而达到改善体质、调理身体、治疗疾病的效果。

9、拔罐:是将拔罐器具叩拔在人体的穴位上,抽空产生负压,形成局部瘀血,使人体疏通经络、通畅气血、消肿止痛、调理人体阴阳平衡,袪风拔毒,驱寒除湿,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,起到保健的作用。